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相关抗原编码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并克隆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E相关抗原编码基因.方法用ABC-ELISA法从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筛选出高水平抗血吸虫成虫抗原IgE抗体的个体15人,采集血清并混合.混合血清经Protein-G柱吸收后,用于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的免疫学筛选.PCR扩增阳性克隆插入cDNA片段.序列分析后,于该序列第一开读框两端设计引物并分别引入EcoRⅠ和NotⅠ位点,PCR......
作者:王勇;苏川;张兆松;胡雪梅;沈蕾;刘丰;王荣芝;陈淑贞;李春林;吴观陵 刊期: 2001- 05
-
ELISA法检测猬迭宫绦虫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研制猬迭宫绦虫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将已克隆的编码猬迭宫绦虫幼虫半胱氨酸酶的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内,制备高纯度的基因工程抗原,以此基因工程抗原制成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6例裂头蚴病患者血清.结果与结论基因工程抗原能与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发生很强的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囊虫病患者血清发生反应.此方法的建立为裂头蚴病的特异性诊断奠定了基础.......
作者:丁月新;郭丽莉;刘殿武;张普洪;刘树贤 刊期: 2001- 05
-
叶巢外睾吸虫感染钉螺对钉螺体内日本血吸虫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对抗性.方法通过叶巢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对湖北钉螺的双重感染,计算血吸虫的感染率和尾蚴逸出量,常规石蜡切片观察钉螺组织学变化.结果钉螺在感染血吸虫37d后再感染外睾吸虫,经一定时间后检查发现,血吸虫的感染率为52.9%,显著低于同时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对照组的感染率(75.9%);先感染叶巢外睾吸虫,经10、32、60、100和120......
作者:叶向群 刊期: 2001- 05
-
南京司蛉口甲形态的研讨
目的对南京司蛉口甲和色板变化作补充描述.方法对南京司蛉批量标本作形态观察,对单个饲养的南京司蛉母蛉和子1代新蛉制成标本作比较观察.结果南京司蛉雌蛉口甲齿为10~19个,色板形态具有多样性,雄蛉口甲齿为8~15个,色板多不发育,在自然界中司蛉属蛉种口甲齿数不稳定,在同种司蛉中齿数的波动有时相差10个以上.结论鉴定时宜用大数量的标本作比较观察,为弥补自然界直接采集成蛉标本数少的缺陷,好将司蛉单个饲养,......
作者:熊光华;金长发 刊期: 2001- 05
-
弓形虫P30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
目的通过构建含弓形虫玛0不同表达形式(膜型、分泌型及细胞内型)的重组质粒,并将其用于免疫小鼠,测定抗体水平,以期初步筛选出一种对弓形虫感染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核酸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和亚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弓形虫表膜型P30基因重组质粒(含完整的P30编码序列,包括信号肽及疏水尾)pcDNA3-P30Mb,分泌型P30基因重组质粒(含完整的P30编码序列,不包括疏水尾)pcDNA3-P30Se以及细......
作者:龚娅;陈晓光;冯明钊 刊期: 2001- 05
-
我国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种群结构及其地理分布
目的用分子技术调查中国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与地理分布.方法用滤纸血滴法采集我国10个省(自治区)间日疟现症病人血样,用套式-、半套式-等位特异PCR基因分型法鉴定其型、族归属及其CSP基因型,并作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在384个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中,检出温带族258株,分为14个不同的(等位变异)基因型,遍布全国各省,其中主带≤731bp的基因型仅见于南方5省;热带族79株,分为5个不同基因型,分布于......
作者:黄天谊;黄亚铭;王小力;黎学铭;张再兴;王善青;王光泽;潘波;黄志彪;付伟忠;刘惠;高琪;张绍清;尚乐园;许国君;沈毓祖;刘涛;李蓬;曾风秀;车莹 刊期: 2001- 05
-
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蛔虫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蛔虫感染之间关系.方法基线调查中所有蛔虫感染者均予一次性驱虫治疗.实验组开展洗手活动,对照组不开展洗手活动.1年中每2个月用加藤(Kato)厚涂片法检查受试者粪便1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前蛔虫感染阴性者,每次复查的新感染率(即两组新感染率比较);试验前蛔虫感染阳性治毕半月复查转阴者,每次复查的再感染率(即两组再感染率比较).结果每2个月复查1次,按每次复查累计计算......
作者:许隆祺;肖东华;周长海;张雪强;兰水根;郑秀香;张文玲;付洁平;叶波;党辉;诸宪祖;黄时兰 刊期: 2001- 05
-
我国利什曼原虫RAPD分析
目的我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RAPD分析.方法用7种随机引物,扩增来自我国3个疫区(得自利什曼病患者、病犬及白蛉)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和国际标准株,并将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来自我国山丘疫区及平原疫区的L.d.分离株分别聚为两类,两者遗传距离较远;②来自新疆荒漠疫区、近荒漠疫区及平原地区的L.d.XJ771、L.d.XJ901和L.d.XJ801聚在一类,表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近;③山丘疫......
作者:芦殿梅;胡孝素;乔中东 刊期: 2001- 05
-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旋毛虫抗原表位及其抗血吸虫保护性免疫研究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出模拟旋毛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探讨其抗血吸虫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方法以纯化的旋毛虫感染鼠血清IgG为配基,亲合筛选法富集特异性噬菌体,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ELISA检测其特异性;混合噬菌体克隆经皮下免疫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第45天剖杀小鼠,观察减虫和减卵效果.结果经3轮筛选,特异性噬菌体得到了有效的富集,第三轮洗脱噬菌体的产量约为第一轮的150倍.随机挑取24个噬......
作者:周东明;易新元;曾宪芳;王敏;Larry McReynolds 刊期: 2001- 05
-
阴道毛滴虫粘附大鼠阴道的超微结构与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阴道毛滴虫与生殖道上皮的关系,探讨虫体的致病机制.方法应用透射与扫描电镜技术,给合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在动物模型中虫体对大鼠阴道粘膜的粘附作用.结果虫体为PAS阳性,成群虫体粘附于阴道的中上段表面的富含粘多糖棱柱状上皮细胞;虫体组织蛋白酶阳性,常见释放水解酶破坏上皮细胞膜;虫体肌动蛋白阳性,显示微丝束在阿米巴样虫体内呈网络状.虫体可呈阿米巴样穿钻于上皮细胞间,其微丝状伪足可伸人上皮......
作者:陈文列;陈金富;钟秀容;唐昌榕;陈睎;林曦 刊期: 2001- 05
动态资讯
- 1 甲氟喹抗血吸虫及其他蠕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 2 中草药治疗小鼠肠道寄生虫及螨的效果观察
- 3 8例脑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与预后分析
- 4 肾移植患者感染卡氏肺孢子虫一例
- 5 毛滴虫氢化酶体的起源、功能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 6 B超诊断华支睾吸虫感染
- 7 埃及伊蚊yellow基因家族的鉴别和表达谱分析
- 8 微小按蚊种团mtDNA-COII基因变异的研究
- 9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Vα24自然杀伤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 10 活动期脑型并殖吸虫病的头颅CT及磁共振比较
- 11 盾叶薯蓣制剂杀灭湖北钉螺的药效
- 12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调查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当前疟疾流行水平的研究
- 13 198例肺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 14 蚊虫共生微生物群多样性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 15 上海市一例三日疟病例的溯源调查
- 16 本刊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 17 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相关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18 毛囊蠕形螨感染与头面部皮肤肿瘤的关系
- 19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 20 日本血吸虫黏蛋白样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及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