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环形DNA1含有编码核苷酸结合蛋白基因
目的对扩增的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环形DNA1(CD1)部分片段进行测序,确定具有蛋白编码功能的开放阅读框.方法通过脉冲电泳方法分离并使用琼脂糖酶方法回收CD1,酶切的CD1片段克隆于pZero载体,用M13通用引物自动测序决定核苷酸序列,用GCG-PCGENE程序分析序列.结果测出4385个核苷酸序列,通过分析发现两个开放阅读框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编码核苷酸结合蛋白).结论墨西哥利什曼原虫CD1遗传成......
作者:汪俊云;杨玥涛;包意芳;瞿靖琦 刊期: 2001- 04
-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双向电泳分析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抗原
目的研究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可溶性抗原.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和双向电泳等方法,对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全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分析.结果SDS-PAGE分离出26条蛋白带,其中主带9条,分子量8条为15~62kDa、1条为97kDa.EITB显示24条带,仅在75kDa和22kDa处缺如,其中主带8条.双向电泳分离出43个多肽斑点,多分布于PI3.65~5.......
作者:高兴政;谭荣安 刊期: 2001- 04
-
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变异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目的恶性疟原虫(P.f.)AMA-1蛋白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以FCC1/HN基因组DNA作为模板PCR扩增AMA-1基因变异区,扩增产物以BamHI和HindⅢ双酶酶切后作为插入片段,与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表达质粒pQE-40连接,并用DNA自动测序仪测定AMA-1DNA片段的序列.取含重组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电泳和以免抗AMA-1抗血清进行W......
作者:聂本勇;张龙兴;潘卫庆;钱锋 刊期: 2001- 04
-
河南省信阳市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研究
目的调查嗜人按蚊的传疟作用,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和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南省信阳市二十里河村选择5个自然村作为观察点,采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结果1999年7~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为7.4%,原虫率为2.0%,IFAT抗体阳性率为8.4%.嗜人按蚊密度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平均叮人率为4.9388/(人/夜),人血指数为0.7857,媒......
作者:顾政诚;尚乐园;陈建设;郑香;苏玉杰;李爱民;刘辉;罗曼珍;钱会霖;汤林华 刊期: 2001- 04
-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克隆及鉴定
目的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克隆及鉴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片段.方法根据已知的果蝇和斯氏按蚊AChE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对白纹伊蚊AChE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将凝胶回收的PCR产物经与T-载体质粒连接进行T/A克隆,用α互补筛选法筛选重组质粒克隆,用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DN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结果与结论获得与设计相符的白纹伊蚊AChE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并对其作出......
作者:吴明玮;张玲敏;黄炯烈;周国理;吴瑜;赵双星 刊期: 2001- 04
-
基于核糖体基因分析的中华血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
目的测定中华血吸虫细胞核核糖体基因rDNA-ITS2和LSU序列,并根据这些序列,构建基因树,探讨中华血吸虫在裂体属内的系统发生位置.方法以GNT-K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特异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后的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载体质粒pT-adv中再次扩增后,提取并纯化质粒DNA,并以此作模板,使用通用测序引物M13(F/R)于Licor测序仪上进行测序.检索GenBank,查找曼氏血吸......
作者:张广军;邱持平;邱东川;常正山;秦志辉;夏明仪 刊期: 2001- 04
-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的构建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方法在本室已构建的克隆载体pBluescript-Sj26、pBlue-script-Sj32及pBluescript-Sj23的基础上,根据Sj26kDa、Sj32kDa和Sj23kD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对引物,且在引物中引入1个含多肽接头甘氨酸-甘氨酸-丝氨酸(G-G-S)的碱基序列.首先将Sj23基因连接入载体pBK中,构建重组质粒pBK-Sj23,然后将S......
作者:李柳哲;石佑恩;江侃 刊期: 2001- 04
-
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相关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获取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获取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淡色库蚊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以基因芯片和逆Northern对所获基因进行杂交鉴定.结果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各获得523和286个克隆,经芯片鉴定后在抗性品系高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55个(2~3倍)和42个(3倍以上),在敏感品系中高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5个(2~3倍)和9个(3倍以上).对3倍以......
作者:田海生;朱昌亮;高晓红;马磊;沈波;李秀兰;吴观陵 刊期: 2001- 04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与var基因家族
在4种人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恶性疟原虫通过表达红细胞表面的变异抗原和粘附细胞受体,逃避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其var基因家族编码的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是介导抗原变异和粘附的媒介.目前已了解一些关于恶性疟原虫产生PfEMP1及var基因的性质,并认为其产生PfEMP1的能力与其毒力有关.当PfEMP1介导感染红细胞在脑部微血管与内皮受体和红细胞受体发生粘附时,阻......
作者:尹继刚;张西臣 刊期: 2001- 04
-
CD4+T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
血吸虫病仍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近估计,全世界仍有6亿人口处于感染血吸虫的危险环境中,其中约2亿人受感染,每年死于血吸虫病者超过10万人,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虽然全球范围内,血吸虫病防治已持续数十年,全面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前景仍不容乐观.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与发展已被置于防治研究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研究均集中于抗血吸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机制和寻找可能诱导保护免疫的相关寄生......
作者:沈蕾;张兆松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磷酸萘酚喹伍用青蒿素对猴疟原虫的药效学研究
- 2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克隆与表达
- 3 阴道毛滴虫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系统的RNA干扰
- 4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一例
- 5 婴儿感染结膜吸吮线虫1例
- 6 兴义维蚋成熟幼虫消化道组织学研究
- 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实验
- 8 临沂市消除丝虫病防治技术研究
- 9 黑龙江省本地感染阔节裂头绦虫1例
- 10 猪囊尾蚴感染家猪的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 11 福州和厦门市售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监测结果分析
- 12 Nest-PCR和PCR-RFLP在恶性疟原虫地理株基因分型及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 1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 14 青岛地区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 15 青海省反刍家畜寄生线虫的分类整理
- 16 日本血吸虫感染适宜与非适宜宿主的免疫学特征初步研究
- 17 蒿甲醚诱导日本血吸虫雌虫总抗氧化能力下降
- 18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 19 广西圆圃棘口吸虫感染2例报告
- 20 商水县2001~2003年疟疾暴发调查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