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传代培养及抗原性检测
目的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方法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000~10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U/ml)、链霉素(0.1mg/ml),两性霉素R(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
作者:张中庸;曾宪芳;李靓如;易新元;曾庆仁;张京;言敢威;章洁 刊期: 2002- 06
-
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及其免疫调控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按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用PCR法对cDNA进行扩增,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鉴定.结果3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检测到细胞因子.在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IL4、IL-10、IL......
作者:徐宏秀;贾凤菊;刘玉冰;徐靖;魏冬冬 刊期: 2002- 06
-
蒿甲醚诱导日本血吸虫雌虫总抗氧化能力下降
目的观察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将血吸虫在含蒿甲醚和氯化血红素的培养液内培养24h后,或体内感染小鼠经蒿甲醚300mg/kg治疗6~24h后,测定虫体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体外50μmol/L的蒿甲醚与氯化血红素伍用引起雌虫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体内蒿甲醚作用血吸虫6h,即见雌虫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体内、体外试验中,蒿甲醚对雄虫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无影响.结论蒿甲醚诱导雌虫......
作者:翟自立;梅静艳;焦佩英;肖树华 刊期: 2002- 06
-
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用LPS或LPS+IFN-γ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产生NO;加入机械断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测定48h内童虫的死亡率.为进一步证实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LNNA(Nω-nitro-Larginine)抑制NO的产生,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观察童虫死亡率的变化.结果LPS或LPS+IFN-γ均能有效......
作者:龙小纯;李雍龙;方正明 刊期: 2002- 06
-
混合样本方法检测蚊虫子孢子阳性率数学模型的再研究
目的对混合样本方法检测蚊体内子孢子阳性率进行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方法以均方误差达到预定精度要求为准则,确定混合样本大小与混合样本量.结果本文给出的混合检测方案是基于严格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逐一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样本总量.结论依据感染率预估值确定混合样本大小与混合样本量的研究思路,具一定的可行性.与传统的无偏估计相比,用昆合样本阳性数在样本总量中的比例作为......
作者:孙庆文;朱淮民;陆柳;顾政诚;程翔;方影 刊期: 2002- 06
-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分析及克隆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基因编码区的完整序列,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进行反向巢式RT-PCR,T载体克隆后测序.PCR扩增SjCL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cDNA3质粒的BamHI和XhoI位点上.结果通过反向巢式RT-PCR扩增出332bpSjCL1基因5′端序列,测序后与报道的SjCL1基因部分序列拼接......
作者:雷智刚;孟锦绣;何蔼;李卓雅;易冰;詹希美 刊期: 2002- 06
-
旋毛虫p49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目的获得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antigen,ES)p49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方法通过RT-PCR,从旋毛虫幼虫总RNA中扩增得到特异片段,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克隆入pUC-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G-4T-3中,转化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结果RT-PCR扩增得到p49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p49基因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其与旋毛......
作者:温艳;劳为德;高虹;张传生;刘思国;甘绍伯 刊期: 2002- 06
-
结膜吸吮线虫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callipaeda)生活史及其中间宿主.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的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Amiotaokadai),检出线虫幼虫,分别接种动物;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分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第二代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结果自流行区采集冈田氏绕眼果蝇493只,从其体内检获34条幼虫,接种2只家兔和1只家犬眼内,经18~44d观察,获成虫11条.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在......
作者:王增贤;沈继龙;王可灿;王红岩;杨兆莘;杜继双;江宝玲 刊期: 2002- 06
-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囊液粗制抗原和B抗原(EgB)识别绵羊感染E.g.后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特异性IgG和IgE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并对抗原特性及分子量进行描述.方法制备E.g.囊液粗制抗原及EgB,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经剖杀证实感染E.g.并诱发过敏性休克的20只绵羊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对两种抗原的抗体反应性,并对抗原特性和分子量进行描述.结果特异性IgE抗体与耐热、低分子量的E......
作者: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刊期: 2002- 06
-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
作者:夏超明;龚唯;骆伟;周卫芳;李允鹤;熊思东;查锡良 刊期: 2002- 06
动态资讯
- 1 鼻腔部异位蛲虫感染21例临床分析
- 2 免疫捕获乳酸脱氢酶活性测试在恶性疟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 3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
- 4 华支睾吸虫含串联重复序列的Cs22抗原蛋白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 5 山丘地区密达利灭螺效果及毒性的观察
- 6 寄生线虫性别特异表达基因研究进展
- 7 弓形虫钙离子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 8 钉螺血淋巴细胞及其功能的研究
- 9 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 10 西藏林芝地区旋毛虫病2例
- 11 腾冲县2001~2002年重症疟疾情况分析
- 12 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特性及抗原表位的分析
- 13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淋巴因子变化的研究
- 14 云南省盈江县边境地区按蚊孳生地幼蚊种类构成分析
- 15 1996-2007年新疆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概况
- 16 先天性弓形虫病筛查的策略和方案述评
- 17 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在急性血吸虫病时间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
- 18 三苯双脒在大鼠血浆和胆汁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 19 细粒棘球绦虫egG1Y162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20 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保种衰退期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