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肝细粒棘球蚴病的免疫研究进展

    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复杂,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并存.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免疫机制,将有助于阐明肝棘球蚴病的病理机制及调整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肝棘球蚴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吕海龙;彭心宇 刊期: 2007- 05

  • 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纳入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免疫机制和血吸虫基因组研究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血吸虫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价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闻礼永;吴观陵 刊期: 2007- 05

  • 转运通路——疟疾治疗药物新靶点

    处于红内期的疟原虫为摄取营养,在红细胞产生新的转运通路.由于其转运通路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故既可以作为直接的药物靶点,也可以作为药物寻靶途径间接引导细胞毒药物到达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发挥抗疟作用.研究并应用该运转通路是抗疟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作者:徐涛;朱淮民 刊期: 2007- 05

  • 幼儿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1例

    结膜吸吮线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偶可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国内近年来对眼结膜吸吮线虫成虫所引起的病例报道较多[1],但对人体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报道较少[2].现发现1例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7- 05

  • 裂头蚴侵入人体椎管1例报告

    裂头蚴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裂头蚴病.本所于2007年3月收到会诊病理切片1张(编号为0702618),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分析,诊断为椎管内裂头蚴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俭;常正山;张永年 刊期: 2007- 05

  • 8例呼吸道滴虫感染误诊分析

    口腔毛滴虫为口腔共栖性原虫,但有研究者认为与牙周炎、牙龈炎和龋齿等口腔疾患有关,很少有呼吸道感染报道[1],故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呼吸道滴虫感染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近6年来本院求诊的8例呼吸道滴虫感染误诊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吕章春 刊期: 2007- 05

  • 多发性内脏裂头蚴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39岁,江门市区人.2006年12月7日因发热、腹痛入住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入院前7d在缅甸曾食生蛇胆2枚,2d后出现腹痛、发热.体检:上腹、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无扣痛,Murphys征(-),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嗜酸粒细胞0.46×109/L.考虑寄生虫感染,给予口服肠虫清400mg/d,连用2d.用药后腹部皮下出现一可移行条索状包块,3d后停止移动......

    作者:郑南才;黄宝明;许峰;陈瑞 刊期: 2007- 05

  •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和膜表面蛋白1重组嵌合抗原免疫血清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与鉴定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P30)重组嵌合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兔血清.方法将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b/ROP2-P3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CodonPlus(DE3)-RIL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分离上清液和包涵体,包涵体用2mol/L和4mol/L尿素梯度洗涤去杂蛋白,后用8mol/L尿素溶解洗涤后的包涵体,进行十二烷基......

    作者:李文姝;朱珊丽;王鹏飞;张丽芳;闵太善;黄伟达 刊期: 2007- 05

  • 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构建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方法用Trizol试剂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EcoRⅠ/HindⅢ接头,再用EcoRⅠ和HindⅢ消化,使其成为两端分别带有EcoRⅠ和HindⅢ粘性末端的双链cDNA.收集300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与T7Select10-3b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后,以大肠......

    作者:孙毅;贾人初;刘金明;苑纯秀;石耀军;陆珂;傅志强;孙焕;蔡幼民;林矫矫 刊期: 2007- 05

  • 氯代水杨胺灭螺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氯代水杨胺的灭螺效果和对鱼苗的毒性.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氯代水杨胺,用浸泡法、喷洒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灭螺效果,并进行鱼苗毒性实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作对照.结果氯代水杨胺的浓度为0.25和0.5mg/L,浸泡48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8%、100%,半数有效致死浓度(LC50)为0.0674m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浓度为0.25和0.5mg/L,浸泡48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

    作者:金伟;杜金奎;元艺;魏凤华;刘伟;王辉;李桂玲;徐兴建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