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阿苯达唑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不同剂量阿苯达唑对感染曼氏裂头蚴小鼠的疗效,将72只小鼠随机均分为A~H等8组,每鼠经口感染5条裂头蚴.感染后1周,A~C组小鼠应用阿苯达唑灌胃治疗1个疗程(2次/d×7d),阿苯达唑1个疗程的总剂量分别为1700、2500和3300mg/kg,治疗后1周剖杀;E~G组小鼠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7d,再治疗1个疗程,总剂量同A~C组,第2疗程结束后1周剖杀;D、H组小鼠仅灌服蒸馏水,分别作为A~......
作者:崔晶;王明明;赵雨薇;甘冠华;胡博文;姜鹏;祁欣;刘莉娜;王中全 刊期: 2012- 01
-
湖北省淋巴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与消除历程
湖北省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全省69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流行区总人口2900万,丝虫病感染者约200万,其中微丝蚴血症者约160万,慢性丝虫病患者约40万,人群平均微丝蚴率5.94%,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0~1980年全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开展大规模防治,1988年以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8%,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通过10余年的......
作者:詹发先;张绍清;王莉莉;袁方玉;张华勋;董小蓉;李凯杰;余品红 刊期: 2012- 01
-
PCR衍生技术在刚地弓形虫基因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
不同基因型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的致病力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运用PCR衍生技术对不同弓形虫株进行基因鉴定和分型,可为弓形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PCR衍生技术在弓形虫基因鉴定及分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聂大平;尤英霞;申丽洁;李伟 刊期: 2012- 01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抗寄生虫病作用研究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和免疫调节蛋白,作为天然免疫应答级联反应的上游因子,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负反馈调节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功能,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参与调节多种寄生虫感染与免疫过程.疟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马来丝虫等多种寄生虫的MIF与哺乳动物的MIF为同系物,并参与调控虫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发挥新型的免疫逃避作用.因此,针对抗MIF的小分子抑制物和......
作者:梁乐;刘海鹏;曹建平 刊期: 2012- 01
-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和裂头蚴合并感染1例
患者,男,53岁,杭州市郊区居民.2010年7月14日,因发热在当地卫生院就诊,抗感染治疗无效.2010年8月2日入住杭州市某医院,此后反复发热2周余,高体温达39.5℃,伴咳嗽、头晕、头痛和乏力,偶有腹痛.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63.6%,淋巴细胞26.3%,单核细胞3.4%,嗜酸粒细胞6.5%;入院第26天嗜酸粒细胞达1.04×109/L,百分比为17.3%.CT......
作者:王衡;汤益;杨洋;徐卫民;王佳;金行一;朱素娟;黄阳梅;干小仙 刊期: 2012- 01
-
脑弓形虫病1例
患者,男,23岁,尼泊尔籍留学生.2004年11月19日清晨5:00左右患者被发现呼吸深大、呕吐和昏迷(呼之不应),20min后出现四肢阵挛、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和意识不清,持续约10min后自行缓解,但仍有四肢僵硬、意识不清,即送至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头颅CT示,右侧颞叶皮层和左侧额叶顶部皮层斑点状钙化灶,周围斑片影.给予降颅压、癫痫防护治疗约1h,神志渐转清,呼之能应,但仍疲惫、嗜睡.询问......
作者:段磊 刊期: 2012- 01
-
弓形虫病误诊2例
病例1患者,女,23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于2010年12月5日因“发热(自测38.2℃),进行性头痛,乏力3d”就诊于黑龙江省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住院.查体:体温38.1℃,血压100/75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瘀点和瘀斑;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动良好、压痛不明显;心肺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有颈项强硬,布氏征阳性.血常规: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
作者:刘阳;宁维娟;张旭;郑丽娟 刊期: 2012- 01
-
肺血吸虫卵性肉芽肿病1例
患者,男性,52岁,农民,江西省彭泽县人.2011年3月,患者因腹胀、消瘦3个月余,伴咳嗽1个月,咯血1次(约10ml),至彭泽县人民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胸腔积液,给予抗炎治疗,15d后复查,胸腔积液吸收.上腹部CT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护肝、营养治疗未见好转.于2011年4月1日转入九江市191部队医院,人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
作者:翁培兰 刊期: 2012- 01
-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MRI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9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磁共振未见异常者8例,脑膜炎7例,脑实质病变8例,脊髓脊膜炎1例,脑室扩张1例.病变呈弥漫性或散在分布,在T1加权图像(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图像(T2WI)和对应层面液体衰减......
作者:王晓燕;林岚;刘江 刊期: 2012- 01
-
198例肺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肺棘球蚴病的外科治疗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手术后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的198例肺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情况等.结果198例肺棘球蚴病患者中,男性114例,女性84例,年龄2~68岁,平均25.5岁.绝大多数为农牧民(148例,74.7%)和未成年人(43例,21.7%)......
作者:于善海;李德生;伊力亚尔·夏合丁;吴明拜;张力为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不同虫期日本血吸虫虫体中的表达
- 2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克隆与表达
- 3 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
- 4 47例宁波地区儿童并殖吸虫病回顾性分析
- 5 钉螺血淋巴细胞提取及其形态观察
- 6 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ROP1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激酶活性分析
- 7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检测囊虫抗体中的应用
- 8 微小隐孢子虫卵囊DNA提取及用于PCR检测
- 9 本刊2003年第21卷作者索引
- 10 恶性疟原虫ApiAP2蛋白与var基因内含子序列相互作用的体内鉴定
- 11 表现为遗尿的蛲虫病28例
- 12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38 kDa分子的纯化及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估
- 13 棘球蚴囊液外溢引起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
- 14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可溶性雄虫抗原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
- 15 云南三带喙库蚊对DDT和溴氰菊酯的抗药性研究
- 16 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17 慢性丝虫病人关怀照料工作的探讨
- 18 陕西省2005-2014年疟疾疫情分析
- 19 结肠镜检查确诊盲肠钩虫病10例
- 20 黑龙江省本地感染阔节裂头绦虫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