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首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年第03期

四种刺激剂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CD62L的影响

郑力;胡媛;王燕娟;黄希宝;沈玉娟;徐馀信;巩文词;蔡顺祥;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感染, 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术, CD62L, CD8+T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4种常用刺激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离子霉素(ionomycin,I)、布雷非德菌素A (brefeldin A,B)和莫能霉素(monensin,M)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脾脏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CD62L的影响.方法 21只C57BL/6雌性小鼠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20±2)条/鼠.感染后第8周和第12周,分别取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P(50ng/ml) +I(1μmol/L)+M(2μmol/L)体外刺激4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制备感染后4周的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按I组(1μmol/L)、P组(50 ng/ml)、B组(1 μg/ml)、M组(2μmol/L)、P+I组、P+I+M组、P+I+B组、P+I+M+B组分组,用对应刺激剂体外刺激4h后,利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7A、IFN-γ、IL-10、IL-1β和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计算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8周和第12周,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3±0.8)%和(0.7±0.2)%,均低于未感染对照组的(5.6±0.8)%(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CD8+T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到CD62L阳性群.不同组合刺激剂作用感染后4周,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P+I组和P+I+M组的IL-4水平分别为(177.2±56.0)和(13.7±2.2) pg/ml;P+I组和P+I+M组的IL-17A浓度分别为(361.8±81.3)和(33.7±2.9) pg/ml;P+I组和P+I+M组上清中的IFN-γ浓度分别为(1 534.0±316.6)和(135.3±16.1) pg/ml;P+I组、P组和I组上清中IL-10的浓度分别为(705.5±179.6)、(34.8±13.9)和(43.1±13.9) pg/ml;P组和P+I组中G-CSF的浓度为(44.6±8.0)和(21.7±2.9) pg/ml;P组、I组和P+I+M组中IL-1β的浓度分别为(3.9±1.0)、(6.4±0.2)和(3.7±0.3) pg/nl;上述各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I组、P+I+B组、P+I+M组和P+I+B+M组中CD62L峰较对照组明显左移,MFI分别为2.7±0.1、2.6±0.2、2.5±0.1、2.5±0.1,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晚期,小鼠脾脏细胞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减少,经P+I刺激后,CD62L表达明显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