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首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年第02期

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研究

张玉梅;王燕娟;刘华;姜岩岩;徐馀信;郑力;胡媛;沈玉娟;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小鼠
摘要: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的病变情况及经吡喹酮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表面分子的变化. 方法 将15只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吡喹酮治疗感染组(治疗组)、未治疗感染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5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给予200 mg/(kg·d)吡喹酮灌胃治疗,连续3d;未感染组和未治疗组不治疗.于治疗后4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病变情况,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fh占CD4+T细胞的比例,检测其表面分子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 结果 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变明显较轻,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4.1%和69.1% (P<0.01).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4.7%~18.0%和15.6%~25.0%、13.7%~16.7%和12.4%~18.2%、2.5%~6.8%和4.9%~8.0%,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ICO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1%和1.8%~6.8%、1.3%~3.2%和4.1%~7.0%、0.2%~0.3%和0.5%~0.8%,未治疗组高于治疗组和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脾脏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PD-1水平分别为0.5%~1.5%和4.5%~8.9%、0.8%~1.9%和4.1%~10.7%、0.4%~0.8%和1.2%~1.8%,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治疗后4周,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的SEA特异性IgG水平(A450值)分别为2.015±0.061、1.969±0.038和0.139±0.128,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组织病变明显减轻,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ICOS的表达比未治疗组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