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首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年第03期

刚地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

王林;霍星星;陈兆武;陈鹤;余莉;宋晓蓉;Faustina Halm-Lai;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 基因型, 动态分布, 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观察流行我国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基因型China 1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包囊形成.方法 采自武汉的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TgCtwh1,基因型为China 1,即ToxoDB#9)包囊50个(约含1×104个缓殖子)经口感染SPF级CD1雌性小鼠50只,于感染后第2、4、7、10、14、21、35、50和72天,分别大体观察小鼠健康状况并测定体重;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脑组织压片观察弓形虫包囊形成时间,计算成囊率,测量包囊直径;荧光定量PCR和组织接种方法检测弓形虫在血液、心、肝、脑和淋巴结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 实验小鼠感染后第7天体重减轻(3.650±0.252)g;第10天[(1.730±0.017)g]与第14天体重差值[(-0.390±0.554)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21天,在脑组织中查获包囊,成囊率为80%,直径为20~40μm;至感染后第35天,小鼠成囊率增为100%,包囊直径为50~60μm.感染后第2天,TgCtwh1虫体即出现在血液、心、肝和淋巴结组织中,拷贝数分别为3.510±0.152、4.100±0.198、4.220±0.209和4.960±0.052,感染后第4天见于脑组织(3.800±0.154);血液中的虫体在第7天达峰值(5.240±0.11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35天消失;心和脑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14天和第10天达峰值后(5.640±0.214和5.790±0.060)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肝和淋巴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7天和第10天达峰值(5.310±0.038和6.200±0.152),此后虫体逐渐减少,至第50天转阴.结论 流行中国的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虫血症可持续至少21d,感染后第21天首次在小鼠脑组织内检测到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