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出版部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74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248/R

邮发代号: 4-36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000-7423
  • 国内刊号:31-124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97);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00);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二等奖(01);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01-02)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21世纪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

    作者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寄生虫学理论课教学及实验课教学,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制作显微系列图片、演示文稿(幻灯)及录像等用于辅助教学,对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综合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田喜凤;韩秀玲;贺宝玲;赵丽娜;霍晓青 刊期: 2006- 01

  • 弓形虫抗原检测方法的研究

    本研究制备了与多种寄生虫抗原无交叉反应的抗弓形虫单抗B6C3和兔抗弓形虫多抗,多抗为捕获抗体,单抗为检测抗体,建立单-多抗夹心ELISA方法.用亲和素连接分别标记生物素的抗体和酶,建立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ELISA[D1]方法.同样用亲和素连接标记生物素的抗体和DNA片段,利用PCR反应对DNA片段巨大的扩增能力,提高检测灵敏度,发展单-多抗夹心......

    作者:李辉;许汴利;邓艳;赵旭东;蔺西萌;闫旭霞 刊期: 2006- 01

  • 山东省邹城市消除丝虫病措施和效果

    山东省邹城市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淡色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1958~1960年及1970~1973年进行丝虫病普查普治,于1981年达到卫生部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之后继续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包括:定期对原微丝蚴血症者及重点人群进行血检监测,丝虫病流行季节对原丝虫病流行村进行蚊媒监测).1989年以后对原微丝蚴血症者与原血检阴性者进行免疫学监测,对慢性丝虫病患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民抗体水平已恢......

    作者:程学志;孔德怡;李自创 刊期: 2006- 01

  • 血吸虫病小鼠肝色素的沉积与吡喹酮治疗作用的关系

    色素是血吸虫摄入宿主红细胞后的代谢产物,宿主感染血吸虫后肝中色素沉积有一定规律性,首先沉积在肝窦内,然后分别在虫卵肉芽肿的外侧和内侧,后沉积在虫卵周围,沉积的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1).经吡喹酮治疗后色素沉积量明显减少、虫卵肉芽肿减小(P均<0.01).根据肝细胞色素沉积特点及量的变化,可判断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以及评判吡喹酮治疗效果.......

    作者:陶君;蔡卫民;张彬彬;黄(龙天);项泉;刘荣华 刊期: 2006- 01

  • 阴虱显微合成图片形态观察及测量

    作者将若虫期及成虫期阴虱进行脱水、透明等处理后,分块摄像,再通过计算机合成复原为完整的图片,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测量分析.......

    作者:赵广明;赵纪超;赵连华;韩贵夫;王相泽;陈奇珂 刊期: 2006- 01

  • 复方蒿甲醚及复方甲氟喹治疗恶性疟56例

    2001~2003年,作者在西非马里采用WHO推荐的复方蒿甲醚及复方甲氟喹治疗方案,治疗4~14岁恶性疟各28例.平均退热时间、无性体阴转时间及治愈率,复方蒿甲醚组分别为(35.3±6.4)h、(34.7±6.9)h及100%,复方甲氟喹组分别为(32.6±5.8)h、(36.8±5.3)h及96.4%.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作者:沈文娟;Moulaye Thiero 刊期: 2006- 01

  • 圆孢子虫感染者免疫功能表达的研究

    本文探讨圆孢子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对卵囊阳性患者,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用ELISA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血清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与卵囊阴性者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许礼发;李朝品 刊期: 2006- 01

  • 淮河水系东方次睾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本文报道东方次睾吸虫可在纹沼螺、麦穗鱼和雏鸭体内完成生活史.淮河水系是东方次睾吸虫的自然疫源地.......

    作者:朱玉霞;孙恩涛;李朝品;秦志辉 刊期: 2006- 01

  • 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用螯合树脂(Chelex-100)提取阴道毛滴虫基因组DNA,PCR扩增出阴道毛滴虫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Fd)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亚克隆至poDNA3.1(+)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Fd基因体外扩增产物为306bp,与已知序列吻合.成功构建了F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作者:谢辉;王雅静;帖超男;毕世樑;刘佩娜 刊期: 2006- 01

  • 带科绦虫防御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

    本文对带科绦虫防御宿主免疫攻击机制作了综述.认为在寄生过程中,虫体主要通过以下方式防御宿主的免疫攻击:①形成某些特殊物质作为物理屏障免受宿主损害;②改变虫体表面抗原及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干扰和破坏宿主正常免疫系统和由此引起的其他生存威胁;③合成某些与宿主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物质自我伪装,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

    作者:郑亚东;骆学农;胡志敏;才学鹏 刊期: 2006- 01